SHARE
    土地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及倡議系列 : 土地及房屋

    2023-09-04

    棕地重置和產業升級新機遇 - 以車輛維修業為例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發佈發展產業用地的政策倡議研究,透過善用多層產業大樓並建立多元化的產業鏈,從而協助業界升級轉型、有序騰空棕地、提升土地效益,及促進「北部都會區」發展。

    以車輛維修業為例,基金會提出三項政策建議,分別爲:1) 鼓勵汽車製造商及代理商引入新電動車種時承諾開放維修技術;2) 優化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發展策略,完善 「騰空棕地政策」組合拳;和 3) 打造新一代地標式多用途汽車城,發展多元化的產業鏈。
     

     

     


    2023-08-02

    招商造地新策略 啟動經濟新引擎:新田科技城發展建議

    [研究摘要 (閱讀揭頁版)]
    [詳細内容 (閱讀揭頁版)]

    [研究摘要 (下載PDF)]
    [詳細内容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表新一份題爲《招商造地新策略 啟動經濟新引擎:新田科技城發展建議》的政策倡議報告。報告針對開發主體、招商引資、批地發展三大範疇,研究分析中國内地、新加坡、英國和美國等全球各地不同類型創科園區的成功案例,從中歸納出值得特區政府借鑒的發展方式。

    Pic%203_1.png


    糅合全球經驗並結合本地實況,基金會梳理出五大政策方向,涵蓋13項政策建議,目標是確保新田科技城規劃順利起動,實現《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所展示的願景,成就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方向一)政府主導開發,私人參與為輔:
    建議1:供創科原址換地補價優惠,惟需先鎖定有意入駐企業。
    建議2:允許業權人申建人才公寓,面積與創科運作規模掛勾。
    建議3:發行「新田科技城發展債券」,引入共同投資創雙贏局面。
     

    Pic%202_3.png


    (方向二)強化執行機制,監督引資成效:
    建議4:新設「新田科技城工作小組」,商業原則快狠凖招商引資。
    建議5:為新小組設關鍵績效指標,客觀監督各成員合作成效。

    (方向三)進取引資突圍,確保互惠互利:
    建議6:提供針對性企業激勵措施,展龐大商機以求「突圍制勝」。
    建議7:善用具影響力關鍵持份者,拓闊覆蓋面作全方位推銷。
    建議8:設表現掛勾關鍵績效指標,以確保合作關係互惠互利。
     

    Pic%201_1.png


    (方向四)營造便捷社區,培植創科生態:
    建議9:超前部署創科用地通達性,加強交通網絡免成「開荒牛」。
    建議10:以政府科研學術機構為錨,從零起動創科生態圈發展。
    建議11:實施「縱橫向」嶄新設計概念,建全天候社區助職住平衡。

    (方向五)因應集聚程度,精準批地發展:
    建議12:配合集聚程度和產業需求,採用多元批地和發展方式。
    建議13:按企業實際需求設計建築,避免思慮不周成「建築垃圾」。
     

    Picture%204.png

     

     


    2023-04-27

     十年房屋落成量預測2023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行政摘要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行政摘要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表新一份公私營房屋供應獨家預測,顯示未來五年供應將出現明顯改善。長遠來説,政府需把握時機進一步釋放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潛力,以確保完滿達成長遠房屋策略(《長策》)的十年供應目標,為香港建立穩健基礎以持續提升居住空間,逐步邁向成爲一個更宜居的城市。

    公營房屋方面,在按時交付簡約公屋的前提下,展望未來五個財政年度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將從高位回落,接近政府定下的績效目標。去年政府首次公布預計第二個五年期落成的公營房屋用地分布,加上預期《施政報告》措施將有效改善慣性延誤情況,估計未來十年的總落成量有機會超出《長策》目標。然而,第二個五年期高達六成項目將來自北部都會區,而其中一半又屬於分布較零散的改劃地,因此可能在收地及土地清理過程中需要額外時間處理。

    Pic%203_1.png

    私人住宅方面,假設精簡發展程序等措施能成功落實,展望未來五年落成量將達到較高水平。然而,與第一個五年期相比,第二個五年期落成量下跌近三成。其實近年來私人住宅熟地供應驟降,已預示落成量將在五年後出現下滑。事實上,除了現時已知的項目,北部都會區内還有不少正在進行規劃申請的私人發展項目,其地理分布與基金會提出的潛在發展區高度重曡。然而,要釋放相關發展潛力,還有待政府解決交通、排污、保育,以及厭惡性設施等挑戰。

    Pic%202_3.png

    市場動態方面,政府放寬按揭成數以及資助房屋供應增加,均導致小型單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售出比率被中型單位超越,顯示過去爲求上車而不問面積、只要較低總價入市的情況正在減退。預計小型單位佔新落成私人住宅的比例將於今年見頂,而納米單位落成量雖預期仍會持續增加,但將在2024至2025年漸趨平穩。

    Pic%201_1.png

     


    2023-3-22

    青年置業與社會流動性研究

    [簡報全文 (閱讀揭頁版)(中文版)]
    [簡報全文 (閱讀揭頁版)(英文版)]

    [簡報全文 (下載PDF)(中文版)]
    [簡報全文 (下載PDF)(英文版)]

    團結香港基金發佈青年置業與社會流動性的政策倡議研究,透過分析過去三十年各教育程度人士的收入數據,深入探討近年尤其突出的青年置業困局和社會流動性低問題,並提出如何從調節資助性房屋政策著手解決。
     
    基金會建議政府全面延長二手居屋按揭擔保期,減低購買較高樓齡二手居屋所需的首期金額;全面開放白居二市場,增加上車一族的選擇並加快單位流轉;同時,調整資助性房屋抽籤制度,提高多次申請而未能成功的申請人中籤機率。


    2022-9-19

    交通基建先行全面驅動新界北發展

    [簡報全文 (閱讀揭頁版)]

    [簡報全文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發佈策略性交通基建倡議文件,建基於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的跨境鐵路連接及「明日大嶼願景」的運輸網絡,提出南北幹道、東西幹道及南北鐵路共三條新公路及鐵路的走線建議,藉此加強深圳—北部都會區—維港都會區各商業核心區(CBD)的縱向聯繫,並完善新界內的橫向連接。

    擬議的交通基建有助釋放沿線土地的發展潛力,特別是粉嶺南、林村、錦田、元朗東南一帶的平原,可與「北部都會區」產生協同效益。同時,三項基建可以分流往返新界及港九的交通,舒緩容量飽和的公路及鐵路,讓廣大市民體驗更方便舒適的交通服務。


    2022-5-31

    未來10年房屋落成量預測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行政摘要 (閱讀揭頁版)]
    [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行政摘要 (下載PDF)]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將發布新年度房屋供應獨家預測,希望促進社會各界掌握土地房屋供應脈搏,並助力特區政府識別關鍵政策缺口,從而快速對症下藥。

    此報告希望促進各界掌握土地房屋供應脈搏,助力政府快速對症下藥。預測結果顯示,短期供應仍主要依賴土地改劃等權宜之計,而長遠供應則充滿變數。

    私人住宅方面,短期供應暫見曙光,但在新發展區的供應「主力」於2030年前後實現之前,中長期供應有機會出現青黃不接。因此,增加供應的關鍵在於加快推進新發展區,提前交付土地,以避免出現供應斷層。同時,加快推動新發展區内的基建項目亦有助釋放私人土地儲備的發展潛力,並進一步增加私人住宅供應。

    團結香港基金

    公營房屋方面,短期内的供應可謂「舊債未清,新債又起」,而長遠能否兌現政府「頭輕尾重」的供應承諾仍充滿未知數,達標路上困難重重。當中原因包括:政府往績強差人意、項目落成一再延誤、以及在項目進度資訊披露上欠透明度。因此,我們認爲達標關鍵在於政府必須打破目前公營房屋項目不斷延誤的惡性循環,促使所有項目都能如期交付。

    房屋供應

    目前坊間知道的公營房屋延誤個案只屬「冰山一角」。因此,我們進行了實地考察,深入探討三個較鮮為人知的延誤個案,以進一步揭示尚未浮現的問題。

    居住質素方面,私人住宅單位面積難在短期内止跌回升,估計納米單位落成量將會在短時間内繼續向上,直到2024至2025年才會漸趨見頂,且供應不會完全消失。公營房屋單位面積短期内同樣難有起色,納米單位不但在綠置居項目中繼續出現,更首次出現在2022年推售的居屋項目。究竟當局會否考慮增加新落成公營房屋單位的面積,目前仍有待觀察。

    居住質素

    2022-1-24

    拆牆鬆綁 精簡程序 速解「十二萬伙急」短缺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行政摘要 (閱讀揭頁版)]
    [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行政摘要 (下載PDF)]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布新一份題為《拆牆鬆綁 精簡程序 速解「十二萬伙急」短缺》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報告督促特區政府必須把握時機拆解土地房屋供應障礙,解決發展審批流程繁瑣、公務員效率低下和缺乏社會共識三大痛點。報告針對性地提出「提速」、「提效」、「提量」三大策略,涵蓋23項詳細建議,目標是在短期内填補加快房屋供應,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fig3-cn-100.jpg


    為了解決發展審批流程繁瑣冗長的問題,本報告綜合了各方專業意見,提出涵蓋土地房屋發展上、中、下游階段的全過程針對性建議。

    大型發展項目如填海及新發展區,由前期規劃直到首批熟地供應落成,一般需時14年或以上。針對大型發展項目的發展流程,我們提出整合不同條例的持份者諮詢、善用私人市場的力量加快整理業權、同步展開各期數的詳細設計、收地及土地平整工作、以及同步進行填海工程及上蓋發展的城市規劃程序等建議。

    fig4-cn-100.jpg


    除了政府推動的大型發展項目,私人住宅發展主要來自農地改劃、「綜合發展區」,以及舊樓重建,往往需時10年以上。針對私人住宅的發展流程,我們提出精簡城市規劃程序、簡化地契、加快土地契約修訂程序、分拆「綜合發展區」用地並訂立清晰的「總綱發展藍圖」審批指標、加快私人及市區重建局的重建步伐、以及加強項目促進辦事處的職能等建議。

    fig10-cn-100.jpg


    大型發展項目以外,政府主要通過改劃土地及重建舊邨來發展公營房屋,從前期規劃直至單位落成,往往需時10年以上。針對公營房屋的發展流程,我們提出有關部門以專業判斷適當採納意見及平衡各方利益、善用市場力量提高發展效率、以及成立一個「一站式」的公開平台披露每一個公營房屋項目的進度等建議。

    fig17-cn-100.jpg


     


    2021-7-23

    開發新界 精簡程序 加快土地房屋供應

    [簡報 (閱讀揭頁版)]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佈有關發展新界及精簡程序的政策建議,通過推動更多新發展區落成及減省房屋發展的官僚程序,加快土地及房屋供應。基金會分別於新發展區、公營房屋、私人住宅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包括研究不同整理業權的機制、提高項目工程進度的資訊透明度、優化土地行政程序等多種措施,以豐富公共政策「工具箱」,提升發展計劃的效率。除了短中期措施之外,基金會亦審視了香港的整體規劃,並就此提出策略性的政策建議,例如審視綠地應佔全港土地的合理比例,釋放在香港進行更多周全發展的可能性。


    2021-7-8

    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行政摘要 (閱讀揭頁版)]
    [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行政摘要 (下載PDF)]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布新一份題為《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香港的城鎮化程度極低,只有20%陸地為規劃完善的市區,遠遜深圳的47%和新加坡的73%。基金會按照本港實際需要估算,未來30年需要至少9,000公頃土地,不過政府目前已規劃的土地供應措施僅可提供約5,000公頃土地。

    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


    報告指,目前嚴峻的土地短缺源於過去20年沒有新市鎮落成,強調規劃及造地必須持之以恆,不容怠慢。隨著明日大嶼願景和新界北發展等主要工程陸續上馬,基金會認為社會有必要開始物色下一輪的新發展區,作為延續。展望長遠發展形勢,基金會提出了建構宜居新界的發展藍圖,為2030年代及以後的發展定下具前瞻性且務實可行的路線圖。

    本報告提出了九個可予進一步研究的潛在發展區,均由現有新市鎮及已規劃的新發展區擴展而來,可在新界形成超過3,000公頃的發展帶,規模不遜於香港市中心。大規模發展帶來全面的規劃,將可藉此興建新的基建,因而充分釋放零碎棕地、農地和其他未盡其用土地的發展潛力。

    已規劃新發展區加上擬議的潛在發展區可概括為三大發展主題(文化及科技走廊、現代物流與商業圈、樂活與休憩空間),與政府現時落實的發展項目的規劃意向相輔相成。

    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


    前三代的新市鎮平均只需7.5年的時間便可讓第一批人口遷入,相較之下,近年的新發展區項目則需約17年才能做到這一步。本報告歸納出新界城鎮化面對的三大難題,即基建供應不足、持份者利益與發展抵觸,以及土地和房屋的相關政策與規劃不善。就此,基金會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旨為社會和政府提供更多方法,以加快現行和未來新發展區的推展。

    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

     


    2021-4-21

    只爭朝夕,解土地「三低」死結;雷厲風行,破供應「乾涸」困局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行政摘要 (閱讀揭頁版)]
    [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行政摘要 (下載PDF)]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於2021年4月21日發表土地房屋研究報告,提出要:「只爭朝夕,解土地「三低」死結;雷厲風行,破供應「乾涸」困局」。報告指出,本港正陷入「熟地」供應低,房屋落成低、居住質素低的「三低」死結,政府須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實現《長遠房屋策略》(《長策》)的十年供應目標。基金會為未來十年公私營房屋供應作出獨家預測,呼籲特區政府立即行動,提速推進各項造地計劃,盡全力精簡土地及房屋發展的審批程序。基金會亦呼籲社會團結一致,支持政府在所有土地及房屋計劃上積極推進,合力破解供應「乾涸」困局。

    過去20年香港缺乏大型土地發展計劃,導致可發展土地供應量逐漸枯竭,政府手頭上的「熟地」寥寥可数。報告列舉可供私人住宅發展的土地為例,可建單位由三年前「熟地」供應高峰時的25,500個,下跌至本年度的13,020個水平。未來五年私人住宅落成量,預測年均只有約15,000個單位,較去年實際落成20,900個單位少28%。公營房屋方面,預計未來四年的年均供應量為21,800個單位,較《長策》目標落後28%。供應短缺亦對居住質素帶來負面影響,市民不但會「越住越貴」,更會「越住越細」。報告預計,未來新落成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建築面積,將於2024年跌至小於600平方呎(以實用率8成計算,即實用面積將小於480平方呎),比2012年小了近三分一。

     

     

    slide%204.jpg

     

    slide%205.jpg

     

    為了檢視政府能否達成《長策》的十年房屋供應目標,基金會今年首度發表未來十年公私營房屋供應的獨家預測,以及達至《長策》目標的量化分析。政府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言明,已物色到可供未來十年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所需土地。但根據基金會的預測,如果各項造地措施繼續以目前速度推進,未來十年只可供應277,400個公營房屋單位。若要達到政府《施政報告》中的數字,各新發展區及其他主要造地計劃,需要較原定進度提前兩年完成,而每年從土地改劃得來的單位數量,亦需要較現時增加5%。至於私人住宅方面,基金會預計,2026至2030年間,每年平均只有12,000個單位落成,不但比未來五年年均15,000個單位少兩成,也比《長策》的年均目標12,900個單位少。如要到達《長策》目標,各新發展區及鐵路項目進度,需提前一年完成,各私人發展項目每年可提供的單位數量,亦需較現時增加5%。

     

    要解決香港現時的土地房屋危機,基金會建議政府雷厲風行,加快推進所有主要造地計劃,包括新發展區、土地改劃、鐵路上蓋物業,以及市區重建等,同時精簡現行土地及房屋發展的行政程序。具體措施方面,基金會建議政府著力研究壓縮新發展區的發展流程,並落實「基建先行」,提速各項支援新發展區的交通基建項目,尤其是道路方面的十一號幹線、屯門繞道及P1公路,及鐵路方面的北環線、屯門南延綫及東涌綫延綫。另外,基金會亦促請政府確保去年施政報告宣佈成立的「項目促進辦事處」能認真發揮職能,精簡私營房屋發展的行政及審批程序。公營房屋方面,基金會在2020年的報告中已經指出,不少公營房屋項目均受不同的官僚程序影響而有所延誤,以致無法及時動工。基金會建議政府透過去年施政報告中擴闊職能的「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理順不同部門的協調及精簡當中的官僚程序,以壓縮公營房屋項目的發展時間表。

     

    slide%206.jpg

     


    2021-2-8

    2021-22年財政預算案土地及房屋政策倡議

    [簡報 (閱讀揭頁版)]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佈《2021-22年財政預算案土地及房屋政策倡議》,提出三個主要建議希望預算案能提振疫下疲弱的經濟,並為社會帶來長遠建設。三個主要建議分別為投資基建、重推「租置計劃 2.0」及精簡公營房屋發展程序。

    「基金會」亦就重推「租置計劃 2.0」的倡議,發佈關於香港居民對「 港人組屋 」 和 「 租置計劃 」 政策的電話調查結果。調查發現逾8成被訪者贊成推行「 港人組屋 」計劃,讓大部分市民以可負擔的價格購買一個公營房屋單位;亦有逾7成被訪者贊成重啟「租置計劃」,讓公屋租戶以市價 2 至 5 折購買現在居住的單位。訪問亦發現不但接近9 成 公屋租戶贊成重啟「租置計劃」 ,連私樓住戶當中也有近7 成贊成 ,可見有坊間所指的 「 眼紅症 」 並不存在。調查是由嶺南大學 公共管治研究部團隊進行, 在 2020 年 10 月 28 日至 11 月 2 日 期間 進行 隨機抽樣電話調查,成功訪問了 1,552 名 18 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 「基金會」的調查證明主流民意支持政府重啟「租置計劃」,希望政府能懇切考慮「基金會」一直重點倡議的重推「租置」計劃。


    2020-10-12

    明日大嶼願景成本效益和發展選項分析

    [簡報 (閱讀揭頁版)]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表了有關明日大嶼願景的成本效益和發展選項的分析。基金會指出,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明日大嶼願景作爲一項大型基建項目,不但在經濟衰退時可以發揮逆周期作用,亦可創造多個基層與專業職位,維持社會整體就業。再者,基金會認爲明日大嶼願景本來就是一個收益大於成本的項目。項目除了帶來可觀的賣地收入,對社會整體亦有裨益,包括1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以及約20萬個新增的就業機會,以及連接港島新界的策略性交通基建。

    社會上有聲音憂慮明日大嶼願景對政府造成沉重的負擔,基金會指出過往政府曾就大型項目採取不同的發展模式,包括出售用地發展權、先賣地後交付模式、成立專門機構、BOT模式(建造 – 營運 – 轉讓)、鐵路加物業模式、發債融資等多種方案,來減少現金流影響及舒緩財務負擔。基金會建議政府可以按照的工程項目項目,搭配不同發展模式,又促進政府於前期研究内一併探討合適的發展模式,為明日大嶼願景提供清晰的路向。


    2020-8-28

    新界棕地發展策略

    [簡報 (閱讀揭頁版)]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佈了有關新界棕地發展策略的政策倡議研究,以回應規劃署發布的《物色棕地群作公營房屋發展(首階段)》結果。我們發現當局提出的八組棕地群中,只有屏山北地盤條件較佳,其餘七組則將在發展時面臨不少技術問題,包括地盤面積細小、地區道路網落後、及地盤內寮屋交雜等,未必能在短期內供應房屋單位。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在發展棕地群的同時,參考基金會在今年7月發表的《「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研究報告,發展大面積並位於交通策略性位置的綜合作業樞紐,從全局規劃角度整合重置全類型棕地作業活動,並預留足夠的土地發展各項重點產業。

     


    2020-7-28

    「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行政摘要 (閱讀揭頁版)]
    [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行政摘要 (下載PDF)]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期題為《「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報告指政府在經濟策略及行業藍圖上的規劃乏善可陳,加上基建投資落後,導致經濟用地的供應持續短缺,令物流業的優勢漸失。倘若政府未能適時提供政策支援,本港物流業的前景將會更加嚴峻。

    物流界別內各行業,無論是海運及港口業或者空運業,均受制於工業用地不足的挑戰。以海運及港口業為例。香港港口的堆場面積與貨櫃吞吐量之比例在世界十大港口中倒數第一,最繁忙港口的地位被區內其他競爭港口所取代,其排名由第一名一直下挫至第八位。另一方面,基金會的分析顯示,現時葵青貨櫃碼頭附近有超過四成的港口後勤用地卻未盡用。

     

     

    2009年至2018年,貿易及物流業的本地總值增加了51%,反觀已建成的工業用地僅錄得8%的輕微增長,而私人貨倉供應更曾經出現斷層。同時,舊式的分層工廠房大廈設計難以滿足現代物流業的需求。本港工業用地供應緊張,空置率持續偏低,亦帶動設施租金攀升。

     

    棕地緣起有因 物流業發展亟待支援

    工業用地供不應求,物流業者只能在新界尋找可負擔的替代空間,將物流作業移師到欠缺規劃與配套的土地上,形成了社會上對「棕地」的偏見。目前,在1,414公頃有營運的棕地中,近一半都用作支援物流相關行業。據基金會統計,截至2030年,將會有390公頃棕地被收回作包括住宅在內的其它用途,供物流業等行業使用的土地或將出現負增長。

     

    棕地緣起有因 物流業發展亟待支援

     

     

    本港四大產業之一的前景令人擔憂,基金會在報告中提出五項政策建議,從硬體和軟件兩方面提供全局性的政策支持。基金會促請政府適時提供足夠的土地和設施,並建立有效的管治架構來支援我們的整體策略產業,為物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出路。

     


    2020-4-20

    造地建房大落後 官僚繁瑣待革新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行政摘要 (閱讀揭頁版)]
    [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行政摘要 (下載PDF)]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佈題為《造地建房大落後 官僚繁瑣待革新》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香港的房屋供應斷崖已現,未來難以從谷底回升,形成地陷格局。私人住宅發展及政府的土地開發工作均受制於種種繁瑣的官僚程序,以致公私營房屋供應持續放緩。土地儲備緊拙,「生地」變「熟地」的進展緩慢,房屋供應危機將繼續惡化。

     

    私人住宅建築工程於2019年明顯放緩,無論熟地供應、上蓋工程動工量,以及預售樓花同意書的批出量均從以往一兩年的高位大幅下跌35至53%。 故此,基金會下調未來五年(2020至2024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至每年平均16,000個,較去年預測的2019至2023年年均落成量少14%。

    另外,報告預測未來四年(2020/21至2023/24年度)公營房屋落成量為年均20,400個,遠低於政府目標的30,100個單位。我們於報告中研究了三個案例,發現公營房屋項目或會受改劃後的不同後續程序所延誤,以致未能及時動工。

     

    Cutting Red Tape to Catch Up with Shortfalls in Land and Housing Supply

     

    報告同時亦審視長策的推算方式,指出現時推算方式令長策供應目標墮入不斷被下調的惡性循環,令政府嚴重低估香港的未來房屋需求。

    基金會就以上的房屋供應危機,我們促請政府加快所有土地開發項目,並重新檢視現行有關土地房屋發展的行政程序,化繁為簡,推動房屋供應。


    2019-9-25

    構建港人組屋計劃 實踐全民安居願景

    [政策建議大綱 (閱讀揭頁版)]

    [政策建議大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最近發布了以「構建港人組屋計劃 實踐全民安居願景」為名的房屋政策建議大綱,希望能為政府及社會提供一個全面的房屋政策藍圖,進一步拉近「有產者」和「無產者」之間的財富鴻溝,從根本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基金會的研究發現,過去15年家庭入息中位數增幅只有80%,但樓價升幅卻高達513%,意味著無論「無產者」多努力工作都難以置業,「有產者」即使不工作也能夠借助樓價升值獲得收入,最終令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而香港房屋困局則是其一大表徵。

    有見及此,這份房屋政策建議大綱以新加坡模式作爲參考對象,提出「港人組屋」計劃,並根據香港實際情況構思了一系列具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全因我們相信只有了解各個階層面對的房屋問題,才能逐一擊破,真真正正協助社會不同階層置業安居,同時只有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會為新一代帶來曙光。

    這份房屋政策建議大綱囊括了能夠惠澤五大社群(即現有公屋租戶、公屋輪候冊家庭或劏房租戶、未補價資助出售單位業主、白表家庭以及首次置業青年)的十項安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租置計劃2.0」、新建公屋可租可買、租金津貼、鎖定補價、首次置業免息貸款等。我們希望透過以上一籃子措施能夠重塑置業階梯,最終協助七至八成香港市民擁有恆產,讓市民能夠共享經濟繁榮的成果,長遠解決香港極其嚴峻的貧富懸殊問題。
     


    2019-4-17

    房屋供應臨斷崖 覓地事急馬行田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日發佈土地及房屋政策倡議系列的第四份研究報告《房屋供應臨斷崖 覓地事急馬行田》。報告指出,香港正面臨房屋供應危機。儘管危機有進一步加深的趨勢,大眾對此的關注卻不如以往。然而不幸的是,基金會的預測顯示,最壞的時刻仍未到來。

    由於土地儲備持續消耗,公私營房屋供應將在數年後呈現斷崖式下跌。私人住宅方面,我們本年度預測的2019至2023年年均落成量已較去年預測的2018至2022年平落成量下跌11%。特別是在2023年,落成量預計將銳減至13,300個單位,比2018年落成量低近四成。

    公營房屋方面,未來四年的落成量預計會比之前預測低10%。我們預測每年的實際落成量將比大幅低於政府的年均31,500個單位目標42%,而未來十年計,公營房屋將有累計85,000個單位的短缺。我們亦預測公屋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將在三年內上升至超過6年。

    鑑於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將出現嚴重短缺,我們強烈呼籲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快土地改劃工作,增加短中期房屋用地供應。我們仔細檢視了政府公佈的有潛力改劃為住宅用途的用地列表,按照改劃難度進行了分類,並給出應優先改劃的用地列表。

    基金會亦討論了「棕地」作為經濟後勤用地的重要性。我們呼籲政府全面檢討香港當下和未來對經濟後勤地的需求,以支持貿易和物流業的長遠發展。


    2019-1-17

    房屋需求「愈估愈落後」

    [報告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佈了題為《房屋需求「愈估愈落後」》的政策倡議研究,以回應《長遠房屋策略》2018年周年進度報告。我們發現住屋需求被低估,且未能考慮過往十幾年市場上累積的壓抑需求。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未能增加總體房屋供應量,做法只是「拆東牆補西牆」。

    私人住宅的年供應目標下調。可建私樓的熟地供應四年來首次不達標,因此落成量在可見的將來或會銳減。

    未來四年的公營房屋落成量已反映政府未能實現四年前定下的十年目標,而過往一年政府在覓地上除卻「私樓地改公屋地」外毫無進展,加上改劃或會因增加地積比率而延誤,種種因素使公營房屋落成更添變數。


    2018-8-7

    跳出框框 想像未來:「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資訊圖表撮要 (閱讀揭頁版)]
    [問答式簡介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資訊圖表撮要 (下載PDF)]
    [問答式簡介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天發布成立三年半以來最大型的研究報告。報告指,解決住屋問題的方案,有短中長線,但若要徹底解決問題,則要靠填海造地,建議在大嶼山東部水域填海造島,建造能容納百萬人居住的智慧型宜居都會,長遠解決房屋短缺問題,並滿足香港未來整體發展需要。有關計劃建議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建造面積相當於半個九龍的2,200公頃人工島。為了確保計劃能夠平衡環境保護、生態保育與發展需求,基金會聯同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奧雅納工程顧問、ERM香港環境資源管理顧問、以及奧世傲交通規劃及工程顧問,聯合從多方面進行初步研究。

    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就面對山多平地少的地理限制,過往政府透過移山填海的方法發展了沙田、屯門、將軍澳、東涌等一批新市鎮。過去十多年鄰近地區如南韓新萬金、新加坡、澳門和深圳等,亦因應社會與經濟需要,各自積極展開成千上萬公頃的大規模填海計劃。基金會建議借鑑以往新市鎮的發展模式,以及鄰近地區的填海經驗,在政府《香港2030+》報告提出的「東大嶼都會」基礎上,加入更富前瞻性,更有想像力,更具規模的元素,推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


    2018-4-17
    土地規劃的不足:住得細丶造得少丶估得低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天發表土地及房屋政策倡議系列的第三份研究報告《土地規劃的不足:住得細丶造得少丶估得低》。報告指出,市民被迫「住得細」,原因是土地「造得少」,而政府對未來的需求亦「估得低」。房屋求過於供,帶動本地物業價格激升,遠超過通脹水平。基於這個原故,市民生活質素不升反降,同時大大削弱了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競爭力。有鑒於此,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認為,土地與房屋問題是香港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我們發現,近年新建成的住宅單位平均面積越來越細小,一改以往趨勢。而且,我們亦發現土地改劃縱然成為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但其前期工作繁多複雜,需時較長。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我們發現土地與房屋的實際需求,遠高於政府於「香港2030+:邁向2030年規劃願景和戰略」諮詢(「香港2030+」)的估算。我們認為香港未來30年將需要超過9,000公頃新增土地(約等於三個沙田新市鎮的面積),高於政府於「香港2030+:邁向2030年規劃願景和戰略」諮詢(「香港2030+」)中4,800公頃的估算。與其他土地供應渠道相比,基金會認為在維港以外水域進行大規模填海是唯一可以提供大片平整、優質土地的長遠解決方法,並再次建議政府考慮以此作為解決日益嚴峻的土地房屋短缺的方案。


    2017-10-23
    房策變革 縮窄貧富差距 造地迫切 改善經濟民生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天發表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系列的第三份研究報告。報告深入剖析了公屋機制設計上的缺陷及由此帶來的效率欠佳問題,包括出租公屋居民嚴重缺乏流轉、財政上難以持續等。對此,基金會認為應改革公營房屋政策使其以置業為本,以改善資產分布不均,拉近貧富差距。報告建議政府推出「補貼置業計劃」,以建築成本出售公營房屋,同時鎖定補鎖金額,不再隨樓價浮動,與民共富。

    繼在今年四月公佈了以「重啟大型填海,共建美好家園」為題的倡議報告,是次報告的第二部分亦繼續探討土地供應方面的議題。面對長期及嚴峻的土地短缺,報告提出了短、中及長期的解決方案。在短中期方面,建議推出公私營合作計劃,以釋放私人土地的發展潛力,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而在長遠土地供應方面,為了提供大片、平坦的優質可發展土地,並以建立土地儲備為目標,報告重申在維港以外積極填海造地是最佳方法。


    2017-04-27
    重啓大型填海 共建美好家園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報告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報告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表了土地房屋政策倡議系列第二份報告《重啟大型填海 共建美好家園》,以回應政府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咨詢。基金會預測,2017至2020年香港私人住宅落成量平均約20,200伙,達到政府早前訂下的供應目標,亦較之前十年顯着高出約八成半。然而,公營房屋供應仍然滯後,公屋輪候時間亦急速上升。長期而言,基金會推算香港未來30年需要興建逾126萬個單位,合共需要超過9,000公頃的土地。不過,政府現時的土地開發計劃,即使計及咨詢中的項目,仍只有5,300公頃。

    長久以來,填海與香港發展密不可分。它不單是新市鎮發展的核心元素,亦是公私營房屋的重要土地來源。惟近年填海工程幾近停頓,嚴重落後鄰近城市。而且,以往填海所得可供出售的住宅地皮,亦快將耗盡。為確保土地供應的持續與穩定,長遠建立土地儲備,基金會建議政府重啟大型填海計劃,並提出多個填海選址,希望建設「新玫瑰園」。中短期而言,基金會建議政府可考慮如何釋放私人土地擁有者的土地儲備,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增加房屋供應。


    2016-10-04
    重塑公共房策 力建土地儲備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第一部份摘要 - 公共房屋計劃的代價 (閱讀揭頁版)]
    [第二部份摘要 - 土地供應的宏觀考慮 (閱讀揭頁版)]
    [第一部份 - 公共房屋計劃的代價 (閱讀揭頁版)]
    [第二部份 - 土地供應的宏觀考慮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第一部份摘要 - 公共房屋計劃的代價 (下載PDF)]
    [第二部份摘要 - 土地供應的宏觀考慮 (下載PDF)]
    [第一部份 - 公共房屋計劃的代價 (下載PDF)]
    [第二部份 - 土地供應的宏觀考慮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天發表第二份在土地房屋範疇的公共政策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推行「補貼置業計劃」,更改現行的補價政策,將補價金額鎖定在買家入住時的水平,讓住戶毋須再追趕樓價升幅。本報告詳細分析了現時公共房屋政策的問題,說明了實施「補貼置業計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基金會認為此政策有助基層家庭置業,長遠改善社會流動性低、收入不均及跨代貧窮問題。

    是次報告亦延續今年7月發表的《房屋市場前瞻及土地供應策略》研究結果,建議政府積極建立土地儲備,盡快落實大嶼山發展計劃,並希望社會凝聚更大共識,支持土地發展。土地供應涉及社會整體利益,基金會認為,單一、片面的爭論無助改善眼前困境,唯有共同正視房屋及土地短缺問題,支持加快開拓土地資源,方可確保香港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2016-07-13
    房屋市場前瞻及土地供應策略

    [報告簡報 (閱讀揭頁版)]

    [報告簡報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天發表「房屋市場前瞻及土地供應策略」研究結果,指出雖然預期房屋供應有所增加,但目前的人口結構及社會經濟指標顯示本港仍有龐大的實質房屋需求尚待滿足,中長期的供應情況仍然嚴峻,政府並無空間放緩建屋及增加土地供應步伐;而由於發展「棕地」困難重重,難以單靠之作為優先的土地供應途徑。長遠而言,填海及開發新市鎮依然是重要而更具效率的土地開發途徑。


    2015-11-09
    地盡其闢 百堵皆興 屋盡其利 萬家受惠

    [報告全文 (閱讀揭頁版)]
    [第一部份摘要 - 補貼置業計劃 (閱讀揭頁版)]
    [第二部份摘要 - 增加土地供應 (閱讀揭頁版)]
    [第一部份 - 補貼置業計劃 (閱讀揭頁版)]
    [第二部份 - 增加土地供應 (閱讀揭頁版)]

    [報告全文 (下載PDF)]
    [第一部份摘要 - 補貼置業計劃 (下載PDF)]
    [第二部份摘要 - 增加土地供應 (下載PDF)]
    [第一部份 - 補貼置業計劃 (下載PDF)]
    [第二部份 - 增加土地供應 (下載PDF)]

    團結香港基金今天發表首份研究報告•聚焦的政策範疇是「土地房屋」。在房屋政策方面,我們倡議政府推出補貼置 業計劃」,旨在更有效率利用公共房屋資源,讓社會中的弱勢社群,能夠藉政策的幫助,獲得置業的機會•長遠分享香 港經濟繁榮所帶來的財富。

    房屋問題離不開土地供應。過去十多年,香港的填海工程接近停頓,也缺乏大型土地發展計劃的落實。團結香港基金倡 議公眾應由大局出發,支持多管齊下増加土地供應,包括填海。長遠而言,香港有必要建立土地儲備,以應付各種經 濟、社會和民生需要。